标题
Substance use by adolescents of the USA 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
摘要
Although studies show that adolescents with same-sex parents experience homophobic discrimina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associations between stigmatization and substance use in this population. The 17-year-old offspring of lesbian parents from the largest, longest-running, longitudinal study of same-sex parented families were surveyed about substance use, experiences of homophobic stigmatization, and overall life satisfaction. Compared to matched adolescents from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adolescents with same-sex par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occasional substance use but not more likely to report heavy use. No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ubstance use and homophobic stigmatization or life satisfaction.
研究问题
本研究聚焦于同性恋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群体的物质使用行为,以及该行为与污名化经历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同性伴侣家庭抚养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与异性伴侣家庭的青少年没有显著差异,但现有文献很少探讨在同性恋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因污名化而导致的物质使用问题。本研究以美国国家纵向女同性恋家庭研究(NLLFS)为基础,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具体而言,本研究比较了NLLFS青少年的物质使用行为与全国概率样本中的匹配青少年的使用情况;分析了NLLFS青少年中有无经历同性恋污名化的群体在物质使用上的差异;并探索了NLLFS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与物质使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纵向女同性恋家庭研究(NLLFS),采用混合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计划性女同性恋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的物质使用、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同性恋污名化经历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通过精子捐赠受孕的78名青少年(39名女孩和39名男孩),通过在线问卷收集数据,并将结果与2008年“未来监测”调查(MTF)中匹配的78名12年级青少年进行比较。物质使用数据被归类为四个等级或二元变量,并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群体间比较。此外,研究通过分析方差(ANOVA)检验生活满意度与物质使用之间的关联。污名化经历则通过一项二元问题评估,研究结果分别分析了性别差异对物质使用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
本文发现,通过计划性女同性恋家庭抚养的青少年总体上仅报告偶尔使用物质,与匹配的全国样本相比,并未表现出更高频率的物质滥用。尽管NLLFS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报告酒精和大麻/哈希使用率略高,但这种使用未与经历同性恋污名化或较低的生活满意度相关联。此外,支持性社会环境(如母亲的积极参与和亲密关系)可能增强了青少年的抗逆力,使污名化经历未导致显著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这些发现挑战了少数群体压力模型,强调了家庭和社会支持在减轻歧视负面影响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