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Adolescents in lesbian families: DSM-oriented scale scores and
摘要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oriented scale scores from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s completed by parents of the 17-year-old offspring in the U.S. 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 (NLLFS; 39 girls/39 boy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cores of an age-matched normative sample (49 girls/44 boys; MANOV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were found. Within the NLLFS sample, adolescents who reported stigmatization scored higher on affective, anxiety, and conduct problems. Although overal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of the NLLFS adolescents fell within the healthy range, stigmatization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some adolescents.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使用DSM导向量表对美国国家女同性恋家庭纵向研究(NLLFS)中的17岁青少年进行分析,比较其心理健康问题与年龄匹配的常模样本的差异。研究还探讨了同性恋污名化经验是否与DSM导向量表得分相关,并考察了这些青少年在10岁(T4)与17岁(T5)之间的得分变化是否与同性恋污名化经历相关。研究发现,尽管经历污名化的青少年与未经历污名化者在一些心理问题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研究提供了对女同性恋母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更深入了解,特别是如何通过细化的DSM导向量表评估他们的风险。
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的参与者为美国国家女同性恋家庭纵向研究(NLLFS)中的78名青少年(包括39名女孩和39名男孩,平均年龄17.05岁)。数据收集通过父母和青少年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使用了父母填写的儿童行为清单(CBCL)数据,并采用了DSM导向问题量表(包括情感、焦虑、躯体、注意力/过动、对立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还评估了青少年是否经历了同性恋污名化,并探讨了这种经历是否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数据分析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不同群体间的DSM导向量表得分差异,重复测量模型(GLM)分析T4和T5之间的得分变化,并使用χ²检验分析同性恋污名化对青少年发展路径的影响。所有数据分析均控制了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
研究发现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尽管来自计划女同性恋家庭的青少年在DSM导向的行为问题量表上与全国年龄匹配的对照群体没有显著差异,且大多数青少年的得分未达到临床范围,但经历同性恋污名化的青少年在行为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对立行为、情感问题和焦虑问题。此外,研究发现这些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在10岁和17岁之间变化不大,只有对立行为量表在10岁时较低。研究还指出,尽管大多数青少年未受临床范围的影响,遭受同性恋污名化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困扰。这一结果强调了同性恋污名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